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醫療信息共享和健康保障方案
一、建設背景、目標、內容
二、建設方案
三、組織機構
四、醫通系統
五、技術
“新醫改”方案把“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列為“八大支柱”之一,要求衛生信息化建設必須服務于服從于醫改,“以人為本”的健康信息系統建設為核心的區域衛生信息系統建設將成為衛生信息化新的建設重點。
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是“新醫改”的核心工程,更是廣泛應用于建立活健康檔案和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基礎,通過虛擬化存儲中心和集中部署技術,將各個互聯互通的醫療信息地址欄記錄在RFID的CPU芯片上,建立可靠性極強的活健康檔案,或者醫療機構直接獲取需要的各種醫療信息、更可應用于對衛生應急和及時衛生干預提供數據支持
建立(地市)全民健康保障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建立全民健康檔案管理系統
建立(地市)臨床醫學數據中心
建立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系統
建立(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系統
建立遠程醫學教育和遠程會診系統
完善數字化醫院管理系統
完善醫療付費自動結算和監管系統
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用戶范圍
基跨平臺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重要性
(地、市)醫療衛生服務機構
技術架構
系統總體建設方案
數據庫及存儲方案
區域醫療信息交換(基于ETOUS的HIE)
系統網絡系統方案
用戶界面=應用程序顯示輸出
用戶界面≠圖片
用戶界面(純圖片,24真彩,1024*768)未經AIP壓縮大小≈2MB
屏幕分區(64*64)傳遞
菜單、按鈕采用AIP矢量化描述及還原法,進一步降低傳遞數據量
常見應用程序界面網絡傳遞量<10KB
極端情況下應用程序界面網絡傳遞量<80KB
|
|